紫禁城中的谕旨,如同插上了翅膀的雄鹰,以最快的速度飞向北直隶、山东、河南三省的各级府衙。
随之而动的,是数百名从京师各部抽调的精干官吏、农学士,以及由内廷直接派遣,负责监督和传授技术的小太监们。
他们携带着一船船被朱雄英命名为仙粮的土豆和红薯种源,组成了一支支特殊的播种队,由齐泰和方孝孺二人总领,分赴三省。
一场轰轰烈烈,关乎大明国本的农业革命,就此展开。
方孝孺亲赴民风彪悍、士绅势力盘根错节的山东。
他选择的,准备等秋后第一时间呈报给皇上。
秋风送爽,收获的季节终于来临。
这一天,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的一块试验田边,人山人海。
方孝孺站在田埂上,心中也有些紧张。
成败,在此一举。
“挖!”
随着他一声令下,几个农夫挥动锄头,小心翼翼地刨开一株已经枯黄的土豆秧苗下的土壤。
第一锄下去,没什么动静。
第二锄,泥土翻开,露出了几个黄澄澄的圆球。
“有了!有了!”
有人惊呼。
紧接着,第三锄、第四锄。
随着泥土被不断刨开,一窝大小不一、黄皮白肉的土豆被完整地翻了出来,密密麻麻,像一窝猪崽。
一个、两个、三个。
足足有七八个!
“天啊!”
那个当初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的老农,此刻正瞪大了眼睛,他颤抖着伸出手,捧起一个足有他拳头大的土豆,翻来覆去地看,嘴里喃喃着:
“这么多,一棵秧子下面,这么多”
另一边,红薯的收获更是震撼。
农夫们拉住藤蔓的根部,用力一提,随着哗啦啦的声响,一长串或红或白的块根被带出地面,最大的一个,竟有小儿手臂粗细!
人群彻底沸腾了!
“神了!真是神了!”
“仙粮!这真是仙粮啊!”
百姓们冲进田里,抚摸着那些刚出土的土豆和红薯,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。
当场称重,结果更是惊人。
土豆亩产,超过两千斤!
红薯亩产,更是达到了三千斤之巨!
这是什么概念?
在大明,一亩上好的麦田,丰年也不过收个三百斤麦子。
这两样东西的产量,是麦子的七八倍,乃至十倍!
方孝孺眼眶湿润了。
他看着欢呼雀流的百姓,知道,成了!
他成功了!
从这一刻起,大明的百姓,或许真的可以不再挨饿了。
同样的情景,在河南、在北直隶,接连上演。
河南的灾民们,在挖出那远超想象的粮食时,先是死一般的寂静,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。
他们不是喜极而泣,而是跪在地上,朝着京师的方向,一下一下地磕着响头,额头渗出血迹也毫不在意。嘴里喊着:
“皇上万岁!”
北直隶的官员们,则在震惊之余,立刻组织人手,将一车车的土豆和红薯,作为祥瑞,火速送往京师报捷。
一场由土豆和红薯掀起的风暴,席卷了整个北方。